第245期:《浙江师范大学报》

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在金华建首家“时间银行”

试水老人互助新模式,找寻养老难题破解新路径


   期次:第245期   作者:程倩,王小民   查看:49   



  金华市八咏楼社区64岁的童景富,成为时间银行的第一位“储户”。他在“老年人时间银行个人账户”上写下名字,承诺陪护帮助结对老人诸葛智辰。陈俣宏 摄


  本报讯(记者 程倩 王小民)这是一家只存时间的银行,它把老人当作资源,而不是包袱。
  “开户人童景富,开户时间2013年11月9日,家住金华市八咏楼社区,账户编号001。”在一本绿色的“老年人时间银行个人账户”上写下名字后,64岁的童景富成为时间银行的第一位“顾客”。
 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只要童景富陪护帮助结对老人诸葛智辰一小时,他的存折上就会多一笔“收入”。
  这是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在金华建立的首家“时间银行”。
  “时间银行”是一种老人互助模式,由55岁至65岁、身体硬朗的老人与孤寡高龄老人结对,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,并将帮扶时间存入“银行”。当开设“账户”的老人需要帮助时,可以“取出”积累的时间,由管理“银行”的社工机构为他们指派援助人员。
  银行开业第一天,赵志芳等9名老人就开通了个人账户。
  “时间银行”的发起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周绍斌教授。年纪大,身体差,儿女工作忙又不在身边,辛苦一辈子,到老了还是一个人……如今,“独居”、“空巢”、“孤寡”这样的词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老人身上,周绍斌看着很焦心。他也很清楚地知道,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逼近两亿,居世界首位,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。
  能否建一个社会工作中心,探索老人互助新模式?“现在空巢老人太多,我们社区就有好几个老人,病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。我们太需要专业帮助了!”八咏楼社区居委会主任陈建新的一个求助电话,坚定了周绍斌和其他7名社会工作专业教授的决心。于是这所可以存储爱心支取服务的“时间银行”诞生了。
  徐澄等18名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是第一批时间银行的“业务员”,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寻找“目标客户”。“通过走访调查,从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各方面进行评估,最后筛选出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”,徐澄说。走访了十几户独居老人,他们发现老人不喜欢麻烦别人,不想受“欠人情而还不起”,恰好“时间银行”能打消他们这样的顾虑。
  目前,时间银行的“储户”越来越多。周绍斌觉得,既然方法对路了,坚持和爱心就会“增值”。他希望政府能够更多地介入,加大财政投入,用“购买服务”的形式吸引优秀社工稳下心来,办好、办精时间银行,让老人们能够得到更加贴心、细致和专业的服务。